医院急救电话:0564-6024999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常识
背景颜色:              
消化内科常见病健康宣教
编辑日期:2017/10/13  发 布:信息科  文章来源: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1、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宁。 2、停止进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油煎、辛辣、浓茶、咖啡等。 3、禁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尤其是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烟,戒酒。因为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 
5、进餐应有规律,牛乳和豆乳不宜进食过多,因为此类食物较易引起胀气。 
6、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并应定期检查,遇有症状明显变化,应及时就诊检查。 
7、胃镜检查能及早正确诊断各类型胃炎及溃疡病的病变,更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手段,操作时虽然有瞬时的恶心难受,但完全可以承受的,患者应予合作和配合。 
脂肪肝 
1、导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由于长期饮食营养不合理所致,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可致肥胖,随之有50%可伴有脂肪肝。其次是代谢疾病,其中以长期饮酒所致的酒精中毒为多见。患肝炎后由于营养过于丰富亦有造成一过性脂肪肝。 
2、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的病理过程,除酒精性脂肪肝外,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去除脂肪肝的病因后可使脂肪肝消失。 
3、调整饮食是脂肪肝治疗的重要环节,有益于脂肪肝的食物主要有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此外应进食适量脂肪和糖类,全忌脂肪和高糖饮食是目前饮食习惯常见的二种误导。 4、戒烈性酒是酒精性脂肪肝唯一治疗方法。 5、运动锻炼以减肥,降甘油三脂药物可以应用。  
病毒性肝炎 
1. 早诊断,早治疗。 
2. 吃住、生活用品要与健康人分开,餐具要定时消毒,患病期间减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服用保肝药,中药、西药均可。漱洗、刮面用具要专用,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3. 重型肝炎需住院以保证绝对卧床休息,中、轻型肝炎适当休息,可在门诊治疗,至肝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仍需要休息3~6个月。 4. 不吸烟,不饮酒,不过度疲劳, 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恢复期逐渐增加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爬山等。 
5.饮食要营养丰富、新鲜、易于消化,如鸭肉、瘦肉、鱼、豆制品、新鲜蔬菜、瓜果,少吃海中蟹、虾及无鳞鱼类;不宜进食过多糖分,以免导致肝性糖尿病。

6.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以中、西药物治疗,药物不宜过多,避免服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 
7.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需终生随访。一旦出现疲乏、厌食或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8. 乙型肝炎可酌情隔离至  HBeAg阴转,丙型肝炎隔离至HCV-RNA阴转。 
9. 凡HBsAg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同时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IgG(HBIG)注射,并避免母乳喂养。 10. 血清病毒指标阳性者,不能献血,避免从事饮食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工作。 11. 乙肝三对阴性者,应进行疫苗接种。  
肝硬化与脉门高压症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和弥漫性肝病,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和长期大量饮酒所致。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和全身各系统受累的表现,少数患者可并发肝癌。 
1. 我国常见引起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原因是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酒精性,应积极治疗和去除原发病因(如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 
2. 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3. 戒烟,禁忌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注意劳逸结合。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避免应用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及不洁血制品。 
5.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有关指标等,以及肝脏B超检查,每隔1~2年必须做食道吞钡X线或胃镜检查,以了解是否有门脉高压症的存在,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治疗。需终生随访。 
6. 有消化道出血的门脉高压症病人或脾肿大致血小板明显减少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方式选择较为复杂,应由医生决定。 7. 适当使用护肝药物,慎用或忌用加重肝脏功能负担的药物。 8. 肝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或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应住院治疗。 
慢性肠炎 
1.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心情乐观。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可促使本病症状加剧。 2.避免不良饮食刺激,如过冷、过硬、过分粗糙的食物。 3.少食富含粗纤维蛋白和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腹胀 
4.以稀水便为主的腹泻,可试用一些止泻药物;以脓血便为主的腹泻,应用抗菌素。

5.慢性肠炎久治不愈或病情发生变化,如大便出现脓血,腹胀腹痛加剧,或出现发热,进行性贫血,消瘦等症状,都应进一步检查,尤其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求进一步确认,排除恶性病变。   
胃息肉如何才会癌变 
  不少人做胃镜检查发现长有息肉,他们常产生这样的疑惑:胃息肉这种病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 
  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 
  一般情况下,胃息肉长的都很小,不到1厘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属于良性病变,仅少数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长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适等症状,还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也会癌变。腺瘤性息肉虽说容易引起癌变,但也可预防,如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恶心、食欲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做胃镜检查,采用电切术将息肉切除。 
  为了防止胃息肉癌变,应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将息肉切除干净。此外,要加强自我保健,把住吃喝这一关,尽量不给胃加重负担。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将胃癌拒之门外。

 

 

Copyright ©2013 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霍邱县城关镇南环东路 邮编:237400 联系电话:0564-6018015
皖ICP备14002979号-1 欢迎您!第 位来客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49号